登陆注册
16584900000017

第17章 你想得到家人的赞美(1)

生活中,孩子在表现优秀的时候,最希望听到父母的鼓励与肯定,来自父母的积极正面的赞美不仅能使孩子的内心得到满足,还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发自内心的爱,从而强化孩子的正面表现,促使他努力把事情做的更加完美。

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尊重

将自己的人格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可能只有自己说了算,他人都无权对你的人格任意摆弄。由某媒体披露的,有几则关于学校“奖优罚劣”的新闻很发人深醒,西安某校给成绩好的学生发红领巾,让成绩不好的学生戴绿领巾;山东东营某校对违纪学生罚款,罚金将用来奖励成绩优良的学生;包头某校实行差异化校服,红校服只有优等生穿,普通学生穿蓝色或白色校服;浙江慈溪某校3个男孩因不守纪律被罚脱下裤子在操场上跑步……这些所谓的管理措施无疑是严重损害孩子尊严的行为。

“奖优罚劣”是市场竞争的产物,能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这是管理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但是,将这种机制运用到孩子的教育中,常常会因为处理不当,伤害那些因“劣”被“罚”或者不够“优”的孩子的心。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有为了突出一个孩子,而让其他的孩子作陪衬的情况。像某电视台制作的寻找“银河之星”节目,编导为了达到目的,费心做了编排,节目的确做得精彩、完美,但是,孩子被伤害的心,谁来安慰?

激励先进,无可厚非,可是在激励的过程中,我们能不能考虑一下那些暂时还不是“优秀”学生的孩子的心情?要知道,每个孩子的心都是脆弱、敏感的,又都是有尊严的都需要保护,即使他暂时还不够优秀。

“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这是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让被教育者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想一想,那些因为不够优秀被人忽略或被惩罚戴上绿领巾、被罚款甚至脱裤子跑步的孩子,他们能有尊严感吗?******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孩子,也同样需要有尊严的生活!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从5岁以后就已经拥有很强的自尊心,因此很容易受伤害,所以当大人以为小孩儿什么事情都不懂的时候,他们早已把情绪埋藏在心里。自尊经常受到伤害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形成******人格障碍,在人际交往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曾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追溯当事人的成长经历,其中都有童年被人耻笑的刻骨愤怒,长大后这种情绪一触即发,终于酿成大错。

相信所有的年轻的父母们都会从这些疼痛的教训中得到警醒,还免犯类似的错误。

每个孩子都渴望被鼓励而憎恶贬毁

现实中,有许多家长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而且是拿孩子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做父母的这样做不一定是发在内心的,而是“恨铁不成钢”的发泄,但这样比的结果会极大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如果盼望孩子出息,正确的做法应该多赞美、多表扬。

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心理专家罗学荣表示,这是最典型的“心理偏盲”现象,人们喜欢对身边的人和事选择性地记忆和评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控制“心理偏盲”带来的负面影响,少拿孩子进行攀比。

《明史》中有一段关于大学士张居正成长经历的描写:张居正小时品学兼优,因此成为乡里同龄人的榜样。其中有一位小王爷,因不务正业常遭其母责骂:“你看人家张白龟(张居正幼时名白龟),样样比你强,再看看你……”因此,小王爷记住了这个名字,且怀恨在心,等他长大了,便倚仗自己的权势将张居正的亲人加害致死,用以满足她童年的嫉妒而导致的报复心理。

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来,震惊豫南的“11·21投毒杀人案”更是为大家敲。向人们敲响了警钟。

据投毒者供迷:他与被害人既是同村人,又是同校同学。被害人学习成绩优秀,自己的学习成绩一般,家长常拿被害人与自己做比较,我很烦,慢慢就产生了要让被害人“从地球上消失”的念头。

发生这样的悲剧令人痛心,两个年轻的生命,还未来得及绽放就这样凋谢了。一个人有这样的动机和念头与家长平时的教育有直接关系,孩子内心没有形成正确的评判机制,而导致心灵的扭曲。

这些都是血的教训,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正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孩子都有其优秀的一面,我们不能只盯着孩子的短处,而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我相信,所有的家长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对比的时候,出发点都是好的,希望孩子能从“比较”中有所警醒,能够奋起直追。但是事实告诉我们,结果并非如我们所愿。而现实情况则是家长经常性地拿自己家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家孩子的长处比较。这样做的害处显而易见:

1.不利于孩子自尊心的培养。

爸爸妈妈在拿自己孩子的弱项和别的孩子的强项比的过程中,无形中是对孩子的一种否认。长此以往,容易让孩子变得不自信,觉得自己真的不行。

2.还可让孩子形成攀比心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正所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如果孩子养成了和别人攀比的心理,将来走向社会后,面对形形色色的不公平和差距,失落感会伴随孩子一生,那将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再有,如果孩子一味地接受批评和指责,家长把孩子的短处一遍遍地拿出来和别人比较,这其实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强化,很容易让孩子放弃努力,自暴自弃。

也许有的家长会对此非常不解,觉得孩子们之间进行比较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孩子确实在某些方面不如别的孩子好,我们还不能说说了?其实怎么比,也有一些小技巧。爸爸妈妈在比较的同时,切不要忘了对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保护和培养,多给他们以赞美和鼓励,比如要比就拿孩子的现在和过去比。

家长可以把孩子最近的表现和过去做一个比较,如果现在孩子比以前有了进步,一定要对孩子进行肯定和表扬。要知道,孩子很在意家长对自己的看法,家长的表扬,对孩子有很大的鼓舞,尤其是对于那些经常得到家长批评的“差孩子”,适当的表扬和肯定,也许是孩子转变的契机。

3.拿孩子的现在和将来比。

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如果孩子没能达成目标,家长可以帮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攻克。当孩子达到这个目标时,如果能得到家长的肯定,那一定会给孩子很大的信心,孩子也会从比较中体验到幸福和快乐,使孩子有勇气去迎接更大的挑战。当孩子获得一个个“成功”的时候,离优秀也就不远了。

4.在比较中多鼓励。

我们多一点鼓励的技巧,让孩子更好的顺着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可以多抽出点时间来陪陪孩子,多和他们沟通,你会发现孩子会很快乐,因为他们被重视、被尊重,结果是不一样的。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了对孩子进行鼓励,即使孩子在某些方面做得还不够好,也不能让孩子失去奋进的信心。

由此可见,家长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不是完全不可以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定要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优缺点。不要拿别的孩子的优点跟自己孩子的缺点比,要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别忘了给孩子鼓励和赞扬;也要正视孩子的不足,积极引导,帮助孩子提高。

父母要经常肯定自己的孩子

多数的孩子在多数的情况下,能不能做好他要尝试的事,父母对他的肯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凯利从小就喜欢唱歌,他每天利用一切机会练习唱歌。有一天在帮邻居割草的时候,看看碧绿的草地,吮吸着青草散发出来的淡淡清香,凯利的心情格外好,他情不自禁地就唱起了歌。可是等他割完草,邻居即半开玩笑半嘲讽地对他说:“你的歌声听起来还不如割草机的声音动听。”

凯利听后感到非常伤心,他闷闷不乐地回到家中。细心的妈妈一眼就看出了他的情绪不对劲儿,她笑着问凯利:“怎么了,儿子?”

凯利伤心地对妈妈说:“邻居说我的歌声还不如割草机的声音动听。这是真的吗?我根本就不能成为歌星,对不对,妈妈?”

妈妈听了以后,温柔地摸了摸凯利的头说:“孩子,妈妈天天在听你唱歌,感到你每天都在进步,这就说明你很有音乐天赋啊。我还没有见过哪个孩子能像你一样进步这么快。”

“是真的吗,妈妈?”凯利听了之后,眼神里重又有了光彩。

“当然是真的了。妈妈相信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的歌星。”

凯利听了之后,唱好歌的信心更足了。此后,虽然还是会遇到一些不友好的评价,但是妈妈经常鼓励凯利唱歌,还请专业的老师教他,因此他的歌唱得越来越好。初中的时候,他还成了学校乐队的主唱,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凯利相信,他距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了。

看完这个故事,你是不是也感到了父母对孩子鼓励的重要性?假如凯利的妈妈也向邻居那样说,或者没有及时对他进行鼓励,说不定凯利就会放弃唱歌,更不会成为乐队的主唱了。父母的几句话,帮孩子重新建立信心,并且做得非常好。由此看来父母对孩子多多鼓励,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

美国人很注意用鼓励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他们总是鼓励孩子不畏艰难、鼓励孩子多说话、多动手、多运动等,给孩子创造一个自信、乐观的环境。他们希望孩子能够通过鼓励形成自信、乐观的性格,将每件事做好,并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美国的教育基本上是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很多家长对孩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真为你感到骄傲!”“你是爸爸妈妈的骄傲!”或者“你永远是父母的骄傲!”那么,父母要怎样鼓励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呢?

在美国,很多父母在孩子的金钱使用上可能有些“吝啬”,但是他们对孩子的鼓励和表扬却是相当慷慨大方。父母绝对不会吝啬使用表扬和夸奖孩子的语言,也不会担心过多的表扬会让孩子变得骄傲,他们认为“优秀的孩子是表扬出来的”,给予孩子什么样的评价,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父母不会轻易批评孩子,总是用鼓励孩子来解决问题,帮助孩子成长。

美国是一个强调“个性”、强调“自我”的国家,很多美国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是任何人,我也不像任何人,我就是我自己。”他们喜欢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所以美国的父母们也从来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他们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孩子都可以做得很好。孩子们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他们的想法、个性有权得到父母尊重。所以为了让孩子健康地成长,父母经常会鼓励他们做自己,帮助他们树立强大的自信心。

在美国,父母注重对孩子的赞美,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他们认为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需要父母的掌声和喝彩,即使是小事,也要对孩子进行鼓励。只有把每一次细小的成功累积起来,才能渐渐为孩子将来的成功铺就道路。因为每一次细小的成功能给孩子带来无限的信心和动力,孩子在成功中不断学习,才会更有信心,才能更上一层楼。

因此,在美国,看到父母为小事赞美孩子是很平常的事。比如,孩子吃饭的时候把盘子中的食物吃得很干净,爸爸妈妈就会开心地对孩子说:“你今天真棒!”如果孩子睡觉的时候,主动对父母说了一声“晚安!”爸爸妈妈会对孩子说:“孩子,你今天的表现很好,晚安!做个好梦!”

美国的父母最忌讳打击孩子,在他们的眼中,对孩子说“笨蛋!”“你简直没救了!”“把你的嘴闭上”等恶劣言辞的父母是愚蠢的父母。他们认为这样做只会伤害孩子,而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只有不断地赞扬孩子,才能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

事实上,很多孩子渴望成功,也都有自己的梦想,而家长的鼓励就是让孩子的梦想健康成长的阳光,它能开拓胜利者前进的步伐,更能点燃失败者丢失的斗志。对孩子进行赞美能够唤醒孩子的潜能,聪明的父母们一定要把自己对孩子的热爱、理解、尊重、鼓励和期望的种子播进孩子的心中,帮助他们成为一个自强自信、乐观向上的孩子。

肯定孩子的每一点进步

孩子从纯粹的玩童到小学生的转变,或孩子对某一种事物的接触,开始可能不适应,因此会做的不够好或做的不如别的孩子好,这时的家长不能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而应该是看到孩子的进步并及时地给予赞赏和表扬。

在孩子看来,取得任何一点点进步,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如果这时候孩子得到了家长的赏识和鼓励,那么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增加。可是,大多数家长不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总是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总认为如果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就给予表扬,孩子就会骄傲的。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还很小,没办法完全达到家长的要求。这就好比明明是一辆汽车,却偏偏让它跑出飞机的速度来,这样反而使孩子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当然,在家庭生活中,家长随时都要看到孩子的进步,尤其是在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就更不能打击孩子的信心和积极性,而是应该善于发现孩子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并对孩子的这些进步给予真诚的鼓励和赏识,这将会让孩子树立把事情做好的勇气和信心。

同类推荐
  • 不吼不叫不宠不娇教育孩子100招

    不吼不叫不宠不娇教育孩子100招

    如何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都会遇到的一大难题。培养和教育孩子本应该是一件十分快乐幸福的事,但为何越来越多的父母,却视其为异常辛苦、备受煎熬的苦活?今天的父母很难做。今天做父母,难就难在,社会、学校、家庭对孩子的要求不一样:政府和媒体提倡素质教育,企业反对高分低能,学校到老师却追求升学率。父母琢磨如何教孩子?眼前处处皆歧路,不知该从哪条路上走。所以说,今天的父母很难做。面对父母的种种困惑,我们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家教理念和原则,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切实可行的操作技巧,提供广大苦苦寻觅良方的父母,一条有章可循的康庄大道。教育的关键是:育好种子,护好苗子。教育孩子,最好的时间是在孩子10岁以前。而孩子价值观的定位、品格的塑造、习惯的养成,主要也在这一时期。3~6岁,是“育种”期,父母的主要任务是将一些健康的价值观传导给孩子:首先是将爱的种子种植在孩子的心里,教他(她)与人为善、积极向上的概念;其次才是培育孩子的智能。6~10岁,是“护苗”期,父母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培养孩子的人生观念、行为习惯、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
  • 多忙也能做个好父母

    多忙也能做个好父母

    无论有多忙,只要善于激发,照样能让孩子的潜能完整发挥和快速提高。要知道,所有的孩子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才能,而所有的好父母都要有一种善于发掘孩子潜能的本领。
  • 做最好的父母:培养好孩子的6大关键

    做最好的父母:培养好孩子的6大关键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做到知行合一却很难。江洁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在教子过程中有感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创建了博冠国际家长学校,目前已经成功帮助数千名家长成为优秀的父母。在大量接触各类父母的过程中,她总结出培养好孩子的6大关键:为孩子营造温馨、安全的家庭环境,了解孩子的性格、智能优势,抓住孩子的成长敏感期,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情绪管理,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及不断提升自我的教育理念与手段。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好妈妈经典教育口袋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维妮弗里德3岁已经能熟练拼写、阅读,还学会了如何使用打字机;5岁就开始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自己的文学作品;9岁通过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入学考试,同年还通过了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入学考试;10岁的时候,她已经能够运用13种语言与别人交流;她精通小提琴、钢琴等乐器,还学会了诗歌创作,她的童谣甚至被出版,这样的成就,足以让世人震撼。她不是神重,也不是怪才,在刚出生的时候,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
  • 好父母胜过好学校

    好父母胜过好学校

    本书是当代生活类型小说,反应了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作者记录了一个普通农村人家的父母和孩子的所思、所想、所盼、所说、所行及所悟。家庭教育既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传统,也是家长所殷殷期盼的,这部小说记录了万宝强一家人从孩子的童年、学生时代到刚迈入社会工作初期的生活点滴,前后的时间跨度很大,约三十万字,构建了“对话、尊重、理解、共同成长”的家庭文化。
热门推荐
  • 异界加点无敌

    异界加点无敌

    “这不仅能提升属性,还能融合功法?”赵峰一脸激动地选择了融合。“叮咚~”《虎威刀》与《疾刀诀》融合成为《血刀七杀》!《养生功》与《吐纳法》融合成为《他化功》!“666,等等,好像有什么不对?”“这融合出来的怎么都是残招?”
  • 知山否

    知山否

    君知山否。前世亡人今世妖,桃源自有桃源殃。若是与一情字牵连,那便是九世都无法避及。君知山否,那一草一木,都是前世的因果
  • 灰蓝之羽

    灰蓝之羽

    在无数命运河流交织的那一点,我忘却了自己的过去,来到了这个世界。此后自己的一切活动,都似乎嵌套在命运当中,我来到这个世界又似乎只是为了终结上一段命运的继续刻写。
  • 青春雨蒙蒙

    青春雨蒙蒙

    这是一个精致的盒子!盒子里面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糖纸,书信,卡片,石头,布偶,围巾,白色的秋衣……在别人的眼里它们可能是一文不值的垃圾,但却是我不敢开启的回忆!曾经你说有我便是永恒,我说有你直到终生。你说永远都不会离开,我说我会一直将你拥抱。如今,我只能看着你的背影消失在我的瞳孔,窗外下起了雨……我是夏禅……
  • 鲁迅和那个时代的战争

    鲁迅和那个时代的战争

    这是一本关于鲁迅和他“论敌”之间的论争文选,记录了鲁迅的笔战经历。其中有鲁迅与陈西滢关于“闲话”的是非之争、“鲁、梁”论战、鲁迅与林语堂的意气之争、周作人与鲁迅的矛盾等论战双方的文章,再现了那个时代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一群文化精英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阅读鲁迅与对方论战的文章,在这样的场景“对比”之下,或许可以弄清楚原先单看一面的文章难以明白的许多事情。比如,人们会发现,原来鲁迅之被骂远多于他之骂人,在许多问题上他都是出于被动的反击;鲁迅对别人多是“止于嘲笑,止于热骂”,而他自己却是一再地被人指为的“学匪”,等等。这些“论战”的文字,是鲁迅文笔最为犀利、最精彩的一部分,鲜明地表现了鲁迅的特点。
  • 爱沉溺

    爱沉溺

    他是一味沉溺,却永远不会醒悟,原来,自己可以完全的拥有她,如若遗憾,不求辛苦。
  • 花浅叶深

    花浅叶深

    失去双亲的自闭少女姚花雪,来到同样置身黑暗的作家父亲生前的朋友叶水笙的家里。明明是同样寂寞的两个人,却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走到一起。直到一本名叫《花浅叶深》的小说横空出世,像是打破了所以的禁忌,像是打破了所以的准则。她,是否能像花朵一样,能盛开在属于他的黑暗里?他,是拉着她一起下了地狱万劫不复,还是随着她的光芒走出困境?花朵浅浅绽放,叶片深深沉淀。每一次绝望之后,当叶水笙抬头,姚花雪总是静静地守候在那里。爱情,不正是如此?
  • 美人归来:月满锦宫春

    美人归来:月满锦宫春

    她只为借南楼之力还她完整之身、助她复仇而来到他的身边,至于楼主哪位与她而言意义甚微;他只需要满腔恨意的她成为他受伤最锋利的一把剑,至于她是和来历与他而言并无意义。可满月不只是满月,公子寻也不只是公子寻,太子做媒、皇帝赐婚,右相嫡女苏九歌赐嫁废王南宫寻。他不识得她倾世的容颜,她亦不知原来她的残废夫君竟然暗藏真身!一场精心设计的阴谋,她成了他眼中不贞不洁的“荡妇”……
  • 青梅驾到:竹马请接招

    青梅驾到:竹马请接招

    一对青梅竹马,因为青梅出国,竹马在国内把学校当成后宫,但是除青梅外,却没有真心爱过任何一个女生,青梅突然回来,订婚,同居【男女主彼此身心干净一心一意】
  • 做人有心机,做事有心计

    做人有心机,做事有心计

    你是否曾为寻求成功之路而转得焦头烂额呢?那就带上“卓尔不群的人格魅力、颠扑不破的立身原则、百忍成钢的持重性格、运筹帷幄的自信步伐、持之以恒的奋斗品质、虚怀若谷的形事态度、如鱼得水的人际关系、平淡如水的君子之交、彬彬有礼的举止风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