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84700000014

第14章 妈妈不称职PK孩子不一样?(7)

(一)延迟满足

比如,当孩子提出他想和妈妈玩某种游戏时,妈妈答应的时候要设置一个时间上的延迟:好呀,妈妈把书桌整理好就和你玩。或:妈妈整理书桌宝宝数数,数完30妈妈就整理好了,就能和宝宝玩了。这里注意方式方法,别让孩子感觉你是冷落他惩罚他才让他等的。最好能让孩子参与到等待中而不是消极等待。

(二)有条件满足

当孩子提出要求时,家长相应地要求孩子完成某个任务和活动,但两者间必须有联系,别把有条件满足变成了一种交换。比如,当孩子说:“妈妈,我渴了。”很自然地要求孩子将你手中的物品取走放好,或者让他去把杯子拿过来。但,不能说:“你把今天学的古诗背一遍我就给你倒。”

(三)部分满足

当孩子同时提两到多个要求时,切忌不能满口答应,而是从中挑选一个来满足孩子。对不予满足的内容,父母要尽量避免说“不”,要知道,孩子对于家长的拒绝十分敏感,很容易受挫。因此,当家长选择孩子的某一个要求时,可在突出这个要求的同时忽略、淡化其余部分,就会让孩子既容易接受,也不会因被拒绝而产生挫败感了。

二、孩子哭闹时家长中止满足孩子的要求。

当孩子以不良行为来提要求时,家长要向孩子叫停,中止与孩子的冲突。越是孩子哭闹时家长越要保持平静,别随着孩子的躁动不安一起让自己的情绪升级。比如,平静地拿过水杯,对孩子说:“等你不哭的时候我们再喝。”如果在家庭中,家长可采取“离场”的方式,与哭闹的孩子拉开一段距离,让孩子的不良行为失去对手与观众。孩子便会较快停止哭闹。

三、等孩子平静下来时,家长主动满足孩子此前的要求。让孩子了解:只有她用正常的方式来表达时,家长才会认同和接受。

操作提示:生活中家长的表现常常是,当孩子平静下来后就去数落他、教育他,并迫使孩子认错、表态,保证下次不再犯了。然而,这样的事后教育实际上是无效的,甚至还会产生负作用。此刻家长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感受,引导孩子识别自己方才的情绪,它是什么?告诉孩子情绪也有名字,是生气、着急、苦恼,还是不耐烦?然后,示范给孩子一些处理情绪和管理情绪的方法。不要以成人的道德水平和孩子讲道理,因为孩子并不理解,反而容易被家长言辞中的某些字眼和评价所扰动,形成二次伤害。向孩子明确表态比说教更有效,因为2~7岁的儿童道观发展水平尚低,正处于道德实在论阶段,其中一个特点就是以结果来做判断。让孩子得到一个“不好”的结果对他而言本身比“讲道理”更很有说服力。

如何面对耍赖的孩子?

父母A:最近我真是不愿意带我们家那臭小子出去了,一出去他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定要闹着买,不给买还哭闹,哭闹就算了,有时还坐地上不愿意走了,让我很无奈也很尴尬。之前都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不知道为什么最近老是上演这样的戏?

父母B:孩子每天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要求,要吃饼干,要吃糖,要喝可乐,要别的小朋友有而他没有的玩具。我现在都怕带他上街,见到什么玩具他都想着抱回家,不给还耍赖不走了,让妈妈好难堪,真不知道怎么对付他?

父母C:只要他想要的东西你一个不给,他就立马开始耍赖,最要命的是,他闭着眼睛哭不说,居然还蹲下来,双手扶地,用头撞地……晕。(耍赖升级版)

父母D:这几天,我渐渐地发现,宝宝会耍赖了。有脾气了。因为昨天宝宝在玩水龙头,他喜欢去开水龙头,然后玩水。我拉着他,不让他玩,他就坐在地上耍赖,不走,手拉着水龙头使劲不放,我说他,他还哭,面对耍赖的宝宝,我不知道怎么办了。是哄还是吓啊,你和他说、讲道理,他也不懂,他现在连话都不会说,你哄他,他不听,非要玩水,你要是吓他,吼他,他就哭得更厉害了,看着也心疼。怎么办呢?这么小的宝宝就会耍赖不走。如果我宝宝再大点儿,是不是变得更淘气了。什么事情不依着他,他就更加的耍赖呢?怎么办呢?

解读:变“堵”为“疏”,让“耍赖”自动失效耍赖常常是孩子的拿手好戏,而且,它往往屡试不爽。或者,这里应该倒过来说:正因为耍赖这一招对父母很灵验,所以,它就成了很多儿童的看家本领。

为此,很多家长都曾软硬兼施过,一手面色一手棍棒的,既晓之以理,也动之以情,但收效却甚微。

告诉爸爸、妈妈们,我们的孩子聪明着呢,他才听不进去你们的说服、教育,或者,哪怕是威胁利诱。孩子衡量某种行为的依据太实在了(正符合儿童第二阶段道德实在论的特点。)那就是:一、有没有效?行不行得通?二、能不能达到我的目的,让我获益?如果通不过这两条,不必你教育他,他也会弃之不用,如果符合这两点了,哈,那就不劳父母苦口婆心了。这么好使的战术放弃才傻呢。

说实在的,我真是非常佩服孩子的直觉行动力。

但,孩子是如何找到这种方法的呢?

坦白地说,是被家长逼出来的。

孩子并不是天然就懂得耍赖的,在孩子学会耍赖前,孩子往往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即:他的良好行为对父母没起作用。

生活中有句俗话,好哭的孩子有奶吃。为何?因为当一个孩子一切正常时,父母往往会疏忽他,不再把注意力和关爱放在他身上,而一旦孩子哭闹了,让父母受不了了,父母便得想办法去满足他,让他停止哭闹。

同理,在父母与儿童的互动中,常有个盲区,就是父母对孩子情绪正常时,或以合理的方式提出要求时报以忽视、敷衍、拖延、遗忘的态度,屡屡受挫的孩子终于忍不住“站”起来伸张权利了,开始愤怒了,耍脾气了,家长才把孩子当回“事”,虽然是个头疼的事,但为了平息事端,家长只能顺着孩子。

所以,耍赖这一招其实是儿童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当家长了解这一点后,就知道自己该做出哪些调整了。

首先,要把这两种情况扶“正”。即,孩子好好说时父母就要认真听,愉快地答应孩子的合理要求,并及时兑现,觉得不能答应的也要温和地和孩子解释,并巧妙地引导孩子换个要求来满足他。

其次,一旦孩子用耍赖来要挟父母时,分两种情形对待:一、在自己家中,父母的态度可与对待孩子哭闹不休的行为相仿,中止、离场,等孩子平静后带领孩子处理情绪。二、在公共场合中,如孩子持续耍赖,可满足他的要求,但回到家中时则采用“权利剥夺法”来让孩子付出代价。比如:回到家告诉孩子,父母仍不同意他的要求,之所以答应了他,是为了维护他在别人面前的自尊,但他的这一行为父母非常生气,所以,这三天里取消他晚上看40分钟动画片的权利。

再次,预先给予警示,告诉孩子若再次发生同类情形,他将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警示时父母的态度要平和,但坚定。重申两三遍即可,不可喋喋不休。

操作提示:

一、父母始终要保持冷静,一来,冷静对孩子本身便是一种示范,同时也起着镇定孩子情绪的作用;二来,父母冷静时的表态也使孩子看出父母的认真与坚定,是真的,可不是吓唬我玩的!

二、要说到做到,切忌虎头蛇尾。杜绝使用“下不为例”。

区别说明:

父母D的案例其实并不属于孩子的“耍赖”行为,而属于孩子的“哭闹”。在实际咨询中,我发现不少家长是以孩子是否有坐地、打滚等行为来判定孩子是“哭闹”还是“耍赖”,但其实,孩子是“哭闹”还是“耍赖”并不是由某一特定动作来判断的,而是由其主观动机决定的。

耍赖表现为孩子有目的、有动机的主动性的行为,而哭闹不休的孩子是被动地不适,是一种情感、情绪上的无所适从。

也即是说,“耍赖”是主动地、故意的,目的是要实现儿童自己设定的特定目标;“哭闹”是被动的,自己也不情愿的,是儿童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或者是不愿接受别人施加的某个要求。

“耍赖”儿童往往是某一情境的发起方,“哭闹”儿童则是某一情境的承受方。

所以,父母D中的宝宝的“赖地”仍是种情绪语言,并且,鉴于孩子应该是1周岁左右的年龄,他表达的恰恰是正当的要求,即:我喜欢玩水,我想要接着玩水。

建议:在卫生间给孩子安放一个儿童浴盆,盆中放入一只手捏会发出声音的会漂浮的空心小鸭子,让孩子去抓、捏鸭子,玩得开心而专注。而且,父母可以把给孩子洗澡和让孩子戏水结合起来,并形成规律,岂不是一举两得。

民主就是为了让孩子说“不”吗?

孩子长大了,就有自己的主张了,不再接受家长单方面的安排,很多事要询问他,他同意了才行。比如,儿子小时候最爱跟我们出去聚餐,现在开始挑剔了,事先会问是和哪些人聚,在哪家餐厅?有哪点不对脾气就不愿去了。这我们也理解,也不强求他。但孩子毕竟不是成人呀,做事不晓得轻重也不知道后果,不可能什么事情都由他自己做主的呀,像我们家孩子不爱运动,老是窝家里,什么时候问他去不去散步、去不去踢球,都说不去,说服他他还嫌你烦,勉强去了也是一副应付了事的态度,弄得彼此都不快,我们家长也很头疼。虽然我们也不想强迫他,但也不能放任自流,真的由他去吧?

同类推荐
  • 爱妈妈,为什么这么难?

    爱妈妈,为什么这么难?

    女儿即使脱离母体,却往往有条无形的“心理脐带”,连结母亲与女儿,让彼此成为联系很深,但又纠葛不已的生命共同体。黄惠萱心理师在这本谈论母女关系的书里,探讨20种让女儿煎熬、痛苦的母亲类型。与一般谈论此类型的书不同,除了女儿的困境,黄心理师更细腻分析母亲在成长环境中所受的种种贫乏与创伤。母亲不是不爱女儿,但她可能是没有能力;母亲也不是不回应女儿,但她可能身上满是伤……而当女儿觉察母亲所带来的桎梏与伤害,除了理解母亲当年的困境,并在相处上立下情绪界限外,女儿也需先放下罪恶感,例如“妈妈养我很辛苦,我不是应该多体谅她?”“妈妈是因为爱我才这么做,我怎么可以生她的气呢?”等,而更重要的是,慢慢找寻自我,让自我的碎片回家,让困在痛苦里的每一个你都能被拥抱……
  • 男孩,走好青春期的第一步

    男孩,走好青春期的第一步

    可以说,青春期对男孩的一生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青春期是一个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男孩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出现了剧烈的变化和发展;青春期是一个心理动荡多变的时期,每一个青春期男孩在面对内在和外在的种种变化时,内心总是有着不同程度的不安;青春期是面临种种挑战和难题的时期,身心发展的矛盾、个性发展的任务、性意识和性心理发展的冲突、社会性发展的课题等都给男孩带来了重重压力。
  • 做一个幸福的全职妈妈:全职妈妈美好生活必读

    做一个幸福的全职妈妈:全职妈妈美好生活必读

    本书不是一本教科书,是一本传递智慧与快乐的心灵读本,也是一本分享灵感和技巧的实用百科。本书融合了社会问题、心理问题、育儿问题、创业问题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书中有短小的案例,也有实用的攻略,它有专业提醒,也有温馨贴士,它包含着写给妈妈的话,也蕴藏着妈妈们应该去学习的技能。该书用温暖的语言唤醒了每一个全职妈妈对生活原本保有的热爱,它教会你“爱孩子的妈妈也要学会爱生活”,它也告诉你“爱生活的妈妈才能更好地照顾和教育孩子”。
  • 好父母胜过好学校

    好父母胜过好学校

    本书是当代生活类型小说,反应了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作者记录了一个普通农村人家的父母和孩子的所思、所想、所盼、所说、所行及所悟。家庭教育既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传统,也是家长所殷殷期盼的,这部小说记录了万宝强一家人从孩子的童年、学生时代到刚迈入社会工作初期的生活点滴,前后的时间跨度很大,约三十万字,构建了“对话、尊重、理解、共同成长”的家庭文化。
  • 红孩子

    红孩子

    本套丛书在早期培养孩子方面提出了具有新意的“三类天才”观点。即白孩子、红孩子、黑孩子。以助父母及教育工作者及时准确地发现与培养孩子早日成才。
热门推荐
  • 猎爱谋婚

    猎爱谋婚

    情场职场双失意,我一怒之下招惹了这江城最有名的权贵厉三爷。我一直都知道,厉珩其人,薄情寡义。我使出浑身解数,无所不用其极,奈何厉珩段数太高,玩我就跟猫捉老鼠似得。当我还在纠结他是否爱我时,他却教会我心慈手软绝对成不了大事,只有手握利刃,在敌人还未进攻时便快速出击,才能制胜。“裴欢,玩把刺激的怎么样?”那天,他将我抵制墙角,手指点着我心口的位置,邪肆而乖张。而这一把,直接推我入地狱!
  • 修仙天骄

    修仙天骄

    沈傲不过是个山村富贵人家的儿子,却沉迷于修仙。当他看到银龙这个修仙少年时,就决定跟定他了。银龙的师傅告诉沈傲,他虽然七窍未开,却是与修仙深有机缘的妙人,需得前往琅琊仙境拜师……这俩人此后又会有何种际遇呢?
  • 锁妖塔之封灵传说

    锁妖塔之封灵传说

    懵懂少年,踏上救世之路。救世这种事情,不懂不会都没关系。老天爷选定的,还不够你臭屁的吗?
  • 天空之城之轮回

    天空之城之轮回

    未来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科技的尽头是探寻未知,还是重演过去?当妖魔重返大地,人类被迫逃离到万里之外的高空,当人类的文明,传承遗失殆尽时,我们是否还能重返故土,耸立百族之颠?
  • 由白沫宝:五年在故宫等你

    由白沫宝:五年在故宫等你

    她没来,我只是坐在对面的椅子和一个与本故事不相干的人聊天,夕阳西下,我好像早已忘记五年前的约定了吧,算了,回家!额……面前站着一个女生,个子高高得,相貌虽然和五年前有改变,但还是可认出来的“我们的约定。”“你就是那个由宝吗?”“不然呢?我的小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尤犹知我意

    尤犹知我意

    催更,吐槽,建议,交流都照单全收,不喜欢请不要喷,百分百独家原创,这里管够,请多多指教。
  • 最强战圣

    最强战圣

    这里,是习书者的世界。这里,挥笔可以断山河,泼墨能够撼星辰,一纸一砚,皆有无穷的妙用。林渊意外穿越至此,他以唐诗为矛,宋词为盾,元曲为甲,誓要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疆土!(每天保底两章,偶尔爆发。欢迎大家收藏、推荐、打赏,谢谢支持。)
  • 自以为是的骄傲

    自以为是的骄傲

    林依蓓从小是一个很骄傲很好面子的女生,甚至还有点仗着成绩好而眼高手低,但是在遇见了陈宸沫后开始慢慢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并且也在慢慢成长,只是陈宸沫似乎也只是那个教会她爱与成长的男孩……陈宸沫:不管林依蓓最后成为了谁,始终是我用生命去爱护过的女孩儿。林依蓓:不管陈宸沫婚礼对面的是谁,仍旧是我用青春去追随过的男孩儿。
  • 或许我们都累了

    或许我们都累了

    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沉淀、我们逐渐变得圆滑。那些年抱怨的、摒弃的都值得追忆。累不值得一提怕的只是你累的没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