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84700000020

第20章 读懂孩子的心——学点最简单的心理学方法(5)

就这样,余洪扬看着咨询室门上的把手往纸上画,或者你不相信,这个在纸上画别的内容都十分流畅的男孩,添画这把拉手却显得十分费劲。

但他终于还是添画上去了。门上那个乍一看似乎是小人的部分,其实是原来的锁孔和添画上去的门拉手。

当然,画中还有其他值得关注的信息,只是,它们不是我这次咨询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把那些信息经过询问记录下来,留待以后处理。

咨询结束时,我告诉余洪扬的父母,孩子没有多动症,你们注意到的余洪扬手的抖动更可能是一种焦虑时的躯体反映,就像有的大人一紧张就会抖动大腿或者交替攥手一样。不过有一点你们的想法倒是有道理的,的确可能是家里争吵和出手打人的环境使孩子产生焦虑,所以,他才选了冷色调的蓝来画画,他才希望把房门锁上不让人进去,希望可以沿着道路走到山上去。

我想,这才是你们需要解决的。

案例备注

在这个案例里,我换了一个角度记录绘画疗法的操作方法,因为很多人对投射技术都存在着一种误解,即认为,画上的某个特点都指向一种固定的答案。比如,画红太阳就代表快乐,画玫瑰花就代表在恋爱,画鸟就代表向往自由,等等。

实际上,根本不存在一对一的固定答案。

对咨询师来说,求助者的解释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倾听了他的解释后,咨询师才能做出判断。

有一万种解释就有一万种判断。

比如,画中的飞机,你能说它一定就代表什么吗?

必须询问

“当你画这架飞机时,你的感觉是自己在飞机上还是其他人在飞机上?”

(自己在飞机上表现的是对自己的期待,他人在飞机上表现的是对生命中重要之人的期待)“你画的这架飞机是从你所在的城市飞出去的,还是飞回来的?”

(飞出去说明想脱离目前环境,飞回来说明渴望回归)“为什么是飞机而不是其他交通工具?”

(飞机快——追求效率;我家离飞机场近——因为便捷;飞机气派——重视身份地位;因为还没坐过飞机——渴望尝试)还可以有很多种问题,取决于咨询师想了解什么。

所以,一个咨询师从求助者的画里得出什么结论不仅取决于他看到了多少,更取决于他询问了多少听出了多少,而不是照着画里的事物去一一按图索骥查找它的喻意。

说通俗点,一个女人双手捧在心口说明什么?

那你得先了解她是什么人。

是西施:说明她心口疼;

是东施:说明她觉得这样子美;

是演员:说明她在用美声唱法唱歌;

是教徒:说明她在祈祷。

而这个“了解她是什么人”的过程,就是心理咨询师询问和倾听的过程。

在此说明,本书绘画疗法中所有的分析结论都来自于充分的咨询和倾听,是在此基础上得出的解释。

那种认为画里的一样事物必然相对应一种答案的认识是种误读,在心理咨询的实践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可我不是男孩(绘画与叙事疗法)

琪琪,4岁,中班女孩,父母的评价是:聪明,在家很懂事,自理能力比较好,感觉比周边同龄孩子心事重,但总体上而言,父母觉得琪琪还是挺不错的孩子,除了在公众场合。令父母伤脑筋的是,自家孩子似乎专挑公开场合让父母难堪。比如父母带着她和其他朋友、其他家庭聚会时,她表现得既倔犟又磨人,要说孩子是“人来疯”吧,“人来疯”也只是孩子爱出疯头,表现得没规矩,过头了些,但又没见琪琪这样跟父母犯横的。更甚的是,当父母提示她、约束她时,她不仅不予配合,反而会被激惹,有时会脱口说出脏话。父母尝试了许多种教育方法,却都未能奏效。

看得出琪琪父母都是很注重社会形象的人,为避免咨询师误会孩子的言行受父母影响,主动向咨询师强调夫妻间相处融洽,并没什么口角之争,教育孩子时也属于民主型,并无粗暴言辞,与人交往也斯文得体,所以才弄不懂孩子,不明白她何以会如此。

让琪琪绘画,主题为“屋——树——人”,提示语:“请你在这张纸上画画,你爱画什么都可以,只要画里面有这三样东西,房子、树和人,画人的时候尽量画成完整的人,不要画成火柴人和漫画人。”

琪琪的画作有点令我意外,因其着色和细节的描摹显然超过一个4岁孩子的平均水平,可见琪琪心思缜密的一面,高高的树,放风筝的孩子,入笔都挺大气,显示琪琪也不是个小心眼的女孩。比较有趣的是房屋的形状也长得像树一样,长长的,红色的门上被突出的锁孔,通过询问,了解孩子画的开窗的房间是爸爸妈妈的房间,并且细细地指出,窗帘、灯、电视柜,还有没出现在画面上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表示琪琪对父母生活的密切关注,而且,孩子的潜意识里,这种关注不是能通过敞开的房门走进去的,而是房门紧锁,需要通过窗户往里探寻才能够知道的。所以,这种关注并不能从表面上看出来,它发生在孩子隐秘的内心深处。

但最关键的地方是放风筝的孩子,虽然这个孩子看上去是在做一件自由、愉快的事,然而,仍有疑点需要求证。

我问:“这个放风筝的孩子有多大了?”

琪琪:“就像我这么大。”

我问:“这孩子的头发真短呀,让我弄不清楚他是男孩还是女孩呢?”

琪琪:“是男孩。”

绘画作为一门投射技术,当事人所画人物的性别是有意义的,如果与自身不是同一性别,则需要寻求原因。

“怎么是个男孩放风筝呢?你是个女孩呀,为什么不画女孩在放风筝呢?”我问。

“女孩不好画,女孩头发长。”琪琪的解释。

“可是,你明明也是短发?画出来差不多的呀?”

琪琪便说:“反正女孩难画。”

我意识到,琪琪不认同自己的性别。

询问琪琪父母:“孩子自小由谁抚养更多?在贴近孩子的至亲里有没有人爱说这类话,当初想要个男孩的,如果琪琪是男孩就好了。”

琪琪父母:“琪琪小时由奶奶带的时间最多,奶奶的确多次说过此类话。”

询问:“琪琪奶奶说这种话时你们是如何回应的?赞成?反对?还是不介意?”

琪琪父母:“不介意。因为奶奶其实很疼琪琪,这话也就这么随口说说的,不过表达了点小小的遗憾,并没有嫌弃孩子的意思。”

案例分析:

当琪琪的奶奶说,当初是想要个男孩的,如果琪琪是个男孩就好了。正如琪琪父母所言,她并无恶意,只是随口说出当时的想法,表达些许遗憾而已。

但是,别忘了,琪琪是个幼儿,她并不具备成人的判断能力。所以,反复听到这种话,而父母又并没有否认,琪琪的理解是,家里人都不喜欢她是个女孩。而由父母所述的情况以及咨询结果来看,此事已产生以下影响:一、琪琪潜意识里不认可自己的性别,希望自己是男孩。二、对亲密感有过度的需求。三、有较明显的分离焦虑。四、下意识模仿男孩的言行。

琪琪自觉父母不喜欢身为女孩的自己,于是,在亲子关系中缺少安全感,需要父母较多的亲密行为才能感觉自己被爱。图画内容表明琪琪其实是个内心十分细致、敏感的孩子,她对父母的关注证明她非常在意父母的态度。而在群体活动中,由于父母关注的焦点不再是自己,不安全感便愈加强烈,并产生分离焦虑,需要用过强的表达重新获得父母的关注。被激惹后的某些言行可能来自于琪琪对男孩行为方式的下意识的学习与模仿。

咨询方案

一、分三步自然过渡:(与奶奶做好沟通)当奶奶又说当初想要个男孩时,父母自然地接话表示幸亏不是个男孩,还是女孩好(借助一两个事例),奶奶仅在最后略微表示赞同。——奶奶不在场时父母在闲谈中侧面表示养女儿比养儿子更称心。——奶奶表示还是琪琪父母说得对,女孩比男孩更懂事更贴心……(切忌不要矫枉过正又反过来贬低男孩)二、给琪琪留长发,着装上多些性别特色,避免中性打扮,恰如其分地对琪琪身上具有的女孩特质表示喜爱和欣赏。

三、有别人在场时父母多用肢体语言表达对琪琪的关注,目视、微笑、点头示意等。

四、利用孩子绘画的优势,创立一个女孩的主题。如《女孩茜茜的故事》(让琪琪自己给女孩命名)。亲子共处时和孩子做绘画讲故事的游戏,让琪琪一边创编故事一边通过图画表现出来。一来可以强化琪琪的性别认同,二来父母可借助于琪琪的绘画与讲述,解读和改善琪琪对女孩性别的态度。

向前走、向后走(绘画与行为疗法)

张彦,18岁,高三辍学在家。张彦虽刚刚成年,却已出落得美丽可人,并且举止文雅,眉目间略显消沉。张彦表示,近一两个月以来,她开始觉得莫名的烦闷,出门散心、与人交往的愿意也开始降低,吃饭不香,睡觉也不沉,脑子什么也不想的时候觉得空虚,可真的想仔细考虑什么的时候又觉得思维乱得很,清不理,好多乱七八糟的想法夹杂在一起,越想越乱,越找不到答案。

父母也和女儿探讨一些问题,但交流到最后都觉得混沌一片,似乎女儿走进了迷宫里面找不到路了,视张彦为掌上明珠的父母担心女儿这样下去会不会得忧郁症,故征得女儿同意,到咨询中心来寻求帮助。

母亲和张彦都认为张彦的辍学和如今的精神状态,与其高三时的班主任有很大关系。

同类推荐
  • 不娇不惯培养优秀女孩100招

    不娇不惯培养优秀女孩100招

    “让孩子吃点苦,他会倍感生活的甘甜。让孩子享受在风吹雨淋中搏击的快乐,让孩子在生活的磨砺中不断地成长。从长远利益考虑,让孩子从小适度地知道一点忧愁,品尝一点磨难,并非坏事,这对培养孩子的承受力和意志,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或许更有好处。每个对孩子将来负责的父母应该牢牢记住这个很重要的育儿原则——替孩子们做他们能做的事,是对他积极性的最大打击。父母溺爱和娇惯孩子,满足他们的任性要求,他们就会堕落,成为意志薄弱、自私自利的人。因此,父母的爱不应该是盲目的……”
  • 不完美,很幸福:一个幸福主义者的育儿手记

    不完美,很幸福:一个幸福主义者的育儿手记

    作为妈妈,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表现得出色和出众,凡事都要“占上风”“抢风头”,唯有如此方能显示孩子是优秀的,心里才会踏实和高兴。其实,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不举手、不发言,不等于不优秀。一是,孩子可能有自己的想法;二是,孩子的格可能比较害羞。小孩子的一些表现谈不上“好”或“坏”。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个性,只要不影响他们的发展,就让他们顺其自然地去成长吧!家长不要着急,不要批评孩子,更不要因此对孩子失去信心。
  • 爱妈妈,为什么这么难?

    爱妈妈,为什么这么难?

    女儿即使脱离母体,却往往有条无形的“心理脐带”,连结母亲与女儿,让彼此成为联系很深,但又纠葛不已的生命共同体。黄惠萱心理师在这本谈论母女关系的书里,探讨20种让女儿煎熬、痛苦的母亲类型。与一般谈论此类型的书不同,除了女儿的困境,黄心理师更细腻分析母亲在成长环境中所受的种种贫乏与创伤。母亲不是不爱女儿,但她可能是没有能力;母亲也不是不回应女儿,但她可能身上满是伤……而当女儿觉察母亲所带来的桎梏与伤害,除了理解母亲当年的困境,并在相处上立下情绪界限外,女儿也需先放下罪恶感,例如“妈妈养我很辛苦,我不是应该多体谅她?”“妈妈是因为爱我才这么做,我怎么可以生她的气呢?”等,而更重要的是,慢慢找寻自我,让自我的碎片回家,让困在痛苦里的每一个你都能被拥抱……
  • 高考哪有那么难:38位状元家长教子心得

    高考哪有那么难:38位状元家长教子心得

    没有考不上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看38位“学霸”家长如何一步步将孩子培养成高考状元。书中提到的这些孩子来自不同的省市,经历各不相同,却都反映着同一个道理——父母的言传身教比学校教育更重要。不说教,可复制,38位状元家长教子经验倾囊而授,助你培养自家的高考状元。
  • 表达爱:不会爱的父母和渴望爱的孩子

    表达爱:不会爱的父母和渴望爱的孩子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有时候这份爱却滋生了不满、仇视,甚至伤害。当爱被错误表达时,亲情就会出现错位。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只有不会爱孩子的爸妈。很多父母面对孩子.不缺疼爱、呵护、关心、经济支持,唯独缺少尊重!在这个被汉堡包和可乐充斥的快餐时代,如何让父母的爱不因忙碌搁浅,不因距离隔绝,不因缺乏沟通葬送?每个家长心中都有答案,去睹口不完美。这是一本给家长标准答案的书,通过阅读孩子的心声,推论出爱最 好的表达方式.通过对孩子的理解,找到一面爱的镜子,折射出沟通该走的路。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管别人先要理自己

    管别人先要理自己

    本书通过书中的趣味实例和深入浅出的理论,让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中深入了解管人先管己在不同情况下的具体操作过程,以及在操作中必须注意的细节,启发人们如何让最头疼的管人问题变成一件易事、一件趣事。
  • 灵剑子

    灵剑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抢个丞相来压寨

    抢个丞相来压寨

    顾庭深:我的心里只有天下事凤凌:那我便抢了这天下。天下归我,你也归我。顾庭深:……这是一个山匪vs丞相的故事。——前世凤凌暗恋队长七年,没敢表白,酿成了永生的遗憾。这一世,他不是铮铮铁骨特种兵,而是一个文弱丞相。咋整?既然咱是土匪,那先抢回去再说。
  • 创世录本源之子

    创世录本源之子

    天地之间,万物存源。天道无情,尽为刍狗。神秘少年,谜之血脉,逆天而行,只为自我。天界之巅,神人颤抖。一念成空,身化本源。禀天谴与毁灭之名,掌握万物之源。漫漫逆天路,谁与陪伴。化为本源之子,孰能与我争锋?少年若尘因为命运的不公,开始了他的逆天之旅。
  • 川人大抗战

    川人大抗战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图文并茂,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川人大抗战的历程,是迄今为止最完整叙述抗日战争历史的长篇专著。本书还配有珍贵历史照片近二百幅。
  • 我真的不想做人生赢家

    我真的不想做人生赢家

    厌恶被纸醉金迷包围的人生,盼望来世可以过上平凡生活,不料老天爷还是没能放过他,让他直接重生。为了不重蹈覆辙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于是,赵洛的作妖人生也随之重新开始。
  • 和你不对盘

    和你不对盘

    想不到体育好、功课棒、全校女生爱慕的江承狱,竟然就住在她家楼上?!但更让她觉得意外的是,像他这种风云人物却有着恶劣的本性——在粗鲁的撞倒她之后还骂她“蠢蛋”,并且半夜在家里打球、扰人安眠,甚至还会故意拿石头砸破学校玻璃、害她赔钱……实在是坏透了!江承狱才刚踏进自己的旧居,就又遇见让他印象深刻的笨学妹—段晓恬。五年没见,她依旧是一脸看到恶煞的惊慌表情,但却多了点女人味,如此娇甜可爱的她,让向来对女人十分挑剔的他也不禁被引诱了!
  • 星尘

    星尘

    苏浅星是一个私生女,跟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她,虽然有着家境富裕的父亲,却从来没有享受过温暖和关爱,过着窘迫的生活,在常年抑郁的母亲自杀之后,满怀恨意的她为了报复争夺同父异母的妹妹喜欢的人,然而一场意外的车祸,让一切的故事有了出人意料的反转。3年后,一个叫纪墨卿的少女作家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她有着一双跟苏浅星一样布满伤痕的眼睛。
  • 女特工失踪之谜

    女特工失踪之谜

    《女特工失踪之谜》是墨微悬疑小说《误入军统的女人》第二部。作品描写了几个军统局的高级女特工,与戴笠单线联系,在得知戴笠飞机失事后,不愿意继续为军统局效力,与军统局玩失踪的故事。而军统局是有严格的制度的,比如,参加军统局的女特工不允许结婚,不允许叛变,出卖组织等。这种玩失踪的做法,属于叛变行为。军统局改为保密局后,毛人凤命令各地特务组织,秘密寻找这些玩失踪的女特工,抓回她们,免得她们掌握的大量机密流失,还有就是惩戒她们,以儆效尤,杀鸡给猴看。这些玩失踪的女特工,开始了逃匿之旅。她们希望过正常人的生活,希望恋爱结婚生子,做人妻人母的最卑微的愿望,是否能实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