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30500000039

第39章 伟大的心脏停止跳动

马克·吐温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在四处漫游,对他来说,有个固定的居所是他的一种愿望。当年他一手设计建造的哈特福德的家很合心意,但那里留下了令人伤感的回忆。

1904年6月4日,马克·吐温和两个女儿在意大利寻到一处房子,准备买下来永久性地居住下去,但奥莉维亚的病逝再次将计划打破了。

年愈七旬的马克·吐温多么渴望有个家啊!他要带着克拉拉和吉恩在那里继续与命运作斗争。

马克·吐温在康涅狄格州的雷丁选定了一块地方,准备建一所新住宅。工程由他的老友威廉·豪威尔斯的儿子约翰负责。这此他丝毫未加过问。房子造好后,他给这所房子起名斯托姆斐尔德山庄,这似乎与他在此前刚发表的中篇小说《斯托姆斐尔德船长天国游记摘录》有些联系。据说,建房的钱是由小说发表所得的稿费支付的。

1909年,山庄落成后,一家三口从纽约迁到这里。不久,克拉拉在这里结了婚,丈夫是一位叫奥西普·加布利罗维奇的钢琴师。婚礼后,克拉拉与丈夫去欧洲旅行,马克·吐温又因病去了百慕大群岛疗养,家中只剩下吉恩。

吉恩在很小的时后就患了癫痫病,时常发作。在母亲重病期间,吉恩也生病了。那是在圣诞节的前几天,吉恩跟年轻的道奇夫妇一起,在雪地里长时间地坐雪橇和滑雪,回来后身上披着皮大衣,坐下时全身还是汗淋淋的,这样就受了寒。

于是马上给她请来医生,到圣诞节前晚便病得更厉害了,是双肺发炎。

在这段时间里,奥莉维亚从没有想到吉恩生病了,她每天向克拉拉问起吉恩的健康、精神和穿着情况,做些什么事,玩得高兴不高兴。而克拉拉便讲给她听,当然说的都是假话。

克拉拉每天得讲吉恩穿些什么,有时候她老讲吉恩原来一些衣服都讲厌了,于是就凭她的想象给吉恩的衣裳添加些什么。

吉恩需要专门的护士护理她,为此请了一个叫托宾的妇女来照顾她。吉恩的卧室在房子的另一头,跟他妈的房间离得远一些。因此,医生和护士来来去去,而妈妈却觉察不到。

一个月后,吉恩能走动了。医生建议给她换个环境。他说应该把吉恩送到南方,送到老角疗养院去,马克·吐温就照办了。凯蒂和托宾小姐陪着吉恩去。吉恩在老角疗养院住了几个星期,因为谁都受不了那个经过训练的护士,于是没到期便回家了。

吉恩不在家这段时间里,妈妈还以为她在家里,心里很高兴,还以为她身体好好的,玩得快快乐乐。克拉拉让妈妈每天都知道吉恩的动向。某一天,她会对妈妈说,吉恩正忙于搞木刻;第二天她会报告说,吉恩正在刻苦地学习外语;再过一天,她会说吉恩正忙着给爸爸的作品打字。

对于克拉拉所付出的辛苦,作为父亲的马克·吐温很是心疼。在给友人苏西·克兰的一封信中,马克·吐温说:

亲爱的苏西,两个小时前,克拉拉把她一天的情况讲给我听。当然,我对这些还是搞不清楚,细节太多了。不过,以你在约克港的经验,领略过病房说谎的甘苦,你多少可以了解到那可怜的孩子每天过的是什么生活,每天得在陷阱丛中小心地走路,每小时有两三回差点儿掉进去惹下大祸。

为了让妈妈能延长生命,克拉拉就这样机灵地干了一年多,而且天天如此。

后来,吉恩慢慢地好起来了。在母亲去世后,吉恩一心想要管理好这个家。她每天早上骑马去取信件,然后去巡视自己办的农庄和养鸡场,和女管家凯莉一起操持家务。她还坚持要当父亲的秘书,替他回信。她深以这样的工作而自豪,因为她接替的是她妈妈所没来得及做的工作。

吉恩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从童年时代起,吉恩就把父母给她的零用钱,用在各种慈善事业上。工作有了收入以后,吉恩在这方面的花费是很大方的,马克·吐温对此感到很高兴,因为他看到了孩子那颗善良、正义的心。

有时候,吉恩的钱用光了,又不愿意花父亲的钱,于是就把她省下来的衣服和其它一些物品赠给救济院。

1909年圣诞节的前两天,马克·吐温从百慕大赶回来准备和吉恩一起过节。吉恩满面红光地忙碌着。她忙着采购食品、礼品,她甚至准备好了送给仆人们的圣诞礼物。她还忙着搭建圣诞树,丝毫不见疲惫的样子。父女俩在新家中一边逛,一边聊,很是高兴。

晚上21时,他们互道了晚安后,回房休息。

第二天清晨,马克·吐温刚刚醒来,管家凯莉就闯了进来。她站在床边,全身颤抖着,喘不过气来,随后她才说:“吉恩小姐死了!”

马克·吐温后来在笔记中,写下了那一瞬间的感觉:“战士在一颗子弹打穿他的心脏时是什么样的感觉,我也许知道了。”

吉恩躺在她的浴室里的地板上,上面盖了一床被单。她看起来是那么得平静、自然,仿佛睡着了一样。吉恩患有癫痫症,她洗澡时痉挛发作,心力衰竭。医生从几公里外赶来,做出了种种努力,但是没有救活她的命。

而在四天以前,马克·吐温在百慕大度假一个月之后,非常健康地回来了。从第二天起,他就陆续收到从朋友和不相识的人那里来的信和电报。这表明:人家以为马克·吐温正处于病重中。因此,吉恩要父亲通过美联社加以澄清。

而他却说,还没有重要到这个地步。可是吉恩却说他应该替克拉拉着想,克拉拉会从德国报纸上看到新闻报道,她4个月来日夜护理丈夫,人累坏了,身体虚弱,受不住这样的打击。

马克·吐温觉得此话有理,于是他就给美联社打了一个幽默的电话,否认“我正在死去”的“说法”,还说:“在我生前,我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来。”

吉恩的话语仍在耳旁回响,但是四天后的今天,她却永远地离开了深爱她的父亲。

74岁的马克·吐温梦寐以求的家又成为泡影。他写道:“我在13年前失去了苏西。五年半前,我失去了她妈妈,她那无人能及的妈妈!克拉拉到欧洲去住了,而如今我又失去了吉恩。我过去多么阔气,如今却多么可怜!”

马克·吐温不愿再经历将亲人埋入墓穴的场面。当吉恩被护送至艾尔迈拉安葬时,他在家中,对着窗外飘零的雪花,沉思着,内心充满酸涩。

马克·吐温还这样写道:

14时30分,这是约定的时刻。葬仪已经开始。是在六百公里以外,但是我还是能看得清清楚楚,如同我亲自在场一样。地点是在兰登家的书斋里。

吉恩的棺材停放的地方,正是40年前她妈妈和我站在那里举行结婚仪式的地方,13年前苏西的棺材停放的地方,5年半前她妈妈的棺材停放的地方,也是我的棺材稍迟一些时候要停放的地方。

17时,全结束了。

当克拉拉在两周前到欧洲去住家时,那是难受的,可是我能忍受得了,因为我还有吉恩。我说,我们要成为一个家。我们说,我们要成为亲密的伙伴,要快快乐乐的就只我们两人。星期一,吉恩在轮船上接我的时候,我心里做着这美妙的梦。星期二晚上,她在门口接我的时候,我心里做着这美妙的梦。有我们在一起,我们就是一个家庭。梦成了现实,哦,可贵的真实,心满意足的真实啊!真实了整整两天。

后来,马克·吐温在壁橱里发现了吉恩准备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一只挺神气的大地球仪。然而,马克·吐温对女儿的感激之情,吉恩永远也不会知道了。

然后,就是这么一个善良仁慈的姑娘,却早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吉恩下葬的那天,天下着雪。到6时,灵车停到了门口,准备把吉恩带走。他们把棺材抬起来,佩因奏起了管弦乐舒伯特的《即兴曲》,那是吉恩最喜爱的曲子。然后又奏了《间奏曲》,那是为苏西演奏的。后来又奏了《缓慢曲》,那是为她们的妈妈演奏的,是马克·吐温请他奏的。

明显衰老的马克·吐温,凭窗望着灵车沿着大路曲曲弯弯地前进,在雪花飘飘之中逐渐模糊起来,最后终于消失了。吉恩在他的生活中永远地消失了。

在万籁俱静的夜晚,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脸上挂满泪水。先前,他曾忍着痛苦,为早亡的儿子和长女写悼文,以求自慰。现在,他再次伏案灯下,用颤抖的手,蘸着泪水写了一篇悼文《吉恩死了》。

写罢,马克·吐温丢掉笔,喟然长叹:“这是最后一章!”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我从没有希望灵魂已经解脱的我的朋友复活。”对妻子和女儿们也是如此,因为他太爱她们了。

从此,马克·吐温的病情日益恶化了。他又乘船去百慕大疗养,但他的心绞痛越来越厉害了。他意识到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可他不想死于异乡,他要回家。

三个月后,马克·吐温回到了斯托姆斐尔德山庄,自己的家里。病痛发作得愈来愈频繁,但即便如此,马克·吐温还保持着优雅的姿态和幽默感。他说:“夜里有胸部的疼痛时刻守护着我,白天就有气短和我作伴。我失去的睡眠时间,足够供一支筋疲力尽的军队用的。”

克拉拉和她的丈夫从欧洲及时赶了回来,陪这位坚毅的老人度过了他人生最后的五天。

从前,他的每一位亲人、朋友去世的时候,他都说,死亡是他们“最珍贵的礼物”,它“足以使其它所有的礼物相形见绌,变得微不足道。”他从不希望灵魂业已解脱的人重新复活,而今,他也将要解脱了。

“在我像是要死去的时候,我不愿有人延长我的生命。我只需要让我舒舒服服地离去。”面对死亡,马克·吐温表现得十分坦然。

1910年4月21日下午,这位曾使人们笑口常开的幽默作家、不懈的民主战士与世长辞了。

马克·吐温死后,遗体停放在纽约长老会的教堂里,全国、全世界的人们纷纷前来最后一次看望他们最亲爱的朋友,向他致敬“他那种悲剧性的严肃精神引起人们的大笑,而糊涂的人们却认为他只是一个给人逗乐的角色罢了。”

几天之后,马克·吐温被安葬在艾尔迈拉,陪伴在他妻子、儿子和两个女儿的身旁。他终于找到了他永远的家。

马克·吐温的一生是艰苦奋斗、成绩卓著的一生。他深深植根于人民的土壤之中,是当时美国文艺界、新闻界一位很有声望的人物,被推崇为美国的“文坛巨子”,并且在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为世界人民所景仰。

同类推荐
  • 有思文丛:深夜醒来

    有思文丛:深夜醒来

    本书是小说家乔叶的一本散文集,收录了“深夜醒来”、“咬文嚼字”、“吟游四方”3辑共39篇文章。内容涉及对逝去亲人的回忆、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对旅行意义的哲思,语言通俗清丽、感人肺腑。
  • 人间词话全解

    人间词话全解

    思履编撰的《人间词话全解(精)》分为两部分,上篇是经王国维手定发表于《国粹学报》的《人间词话》64条,下篇是未刊稿及删稿。每条原文后都附有赏析文字,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解释,阐释主要的理论观点并对原文进一步拓展。此外,我们还精选了100多幅精美插图。
  • 常春藤诗丛武汉大学卷·车延高诗选

    常春藤诗丛武汉大学卷·车延高诗选

    《车延高诗选》是《常春藤诗丛·武汉大学卷》的其中一册,以清新亮丽的表达方式,为读者营造了温暖人心、如世外桃源般美丽的诗意境界。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两者高度契合,很好地印证了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同时,作者在诗中融入了自己的入世情怀,表现出宁静之美、古典之美,有着巨大的精神力量。
  • 感悟友情——不求回报的85个片段

    感悟友情——不求回报的85个片段

    感悟友情,真挚的友情从来是不求回报的,只记得一句,他是我的朋友。
  • 迟子建散文

    迟子建散文

    迟子建,当代女作家,1964年出生于东北最北方的小村“北极”,大兴安岭师专毕业。1986年因发表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而成名,其作品带有某种散文化风格,这一点与萧红有些相似,许多读者也许正是因此而喜欢她独特的语言风格。曾获得鲁迅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励,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日文等出版。很多小说被中篇小说选刊和小说月报转载,是当代文坛产量交稿,很有实力,很有影响的女作家。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倒霉蛋杰克

    倒霉蛋杰克

    《倒霉蛋杰克》内容简介:在这110篇作品之中,作者以法律工作者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分析生活,挖掘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以略带夸张、调侃的笔法,将人世百态尽收眼底。虽然“笑”是作者在《倒霉蛋杰克》的主要切入点,但作者的本意绝非仅止于此,而是意图通过荒唐、滑稽的片段,展示生活的酸甜苦辣,以及人性的复杂多变。
  • 天剧变

    天剧变

    景川息是一对戏剧大师的儿子,但在这个武侠的时代也只能勉强在小茶馆里演演川剧混口饭吃,受别人家欺凌,只到景川息花了五块钱从一个神秘书店那买了一本《戏》才踏上了属于他的武侠世界。(《天剧变》读者群号:284696709,欢迎各位读者大大前来加入!*^_^*)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合同婚姻之冰山老公娃娃妻

    合同婚姻之冰山老公娃娃妻

    易可可很冲动,所以把婚姻当成了自尊的填补品;而他是八卦杂志的绯闻一号,众人口中的冰山牌印钞机;一纸合同把原本不相干的两个人牵扯到了一起,挂着老婆的头衔做着林大总裁家的VIP女佣,原来真的存在‘盖着棉被纯聊天’的剧情……爱情的保质期是多久?一年,两年,还是一辈子,后来的后来,那高高在上的68楼,是否是她可以到达的地方?
  • 总裁老公,别太坏

    总裁老公,别太坏

    一场意外,她跟最不该在一起的他,扯了结婚证。目的,只为了生下她跟他的孩子。只因她有着跟姐姐一模一样的脸。“不准见面,不准联系,不准亲密接触,三不准我记得很牢!”掰开被抓着的手臂,凌夕走得决然。沈亦寒挑眉,扫过被掰开的手,冰眸微眯。于是,某个早晨,凌夕醒来,对上一张邪肆的冷脸,眸光深凝,意有所指,“凌夕,我想我们该谈谈毁约这个问题!”
  • 夜晚中的小天使

    夜晚中的小天使

    她们,白天是天使,晚上是恶魔。他们,始终是让人看不懂的恶魔,唯一不变的就是宠着她们。他们从小一起长大,直到步入婚姻的殿堂,他们之间有过误会,有过分离,甚至差点死亡,他们兜兜转转,却还是等到对方。直到某一天,她问:“你为什么要和我在一起?”他笑了笑,随即说到:“我们是一类人,我不和你在一起,难道等着你去祸害别人吗?我们这几个恶魔不是绝配吗?”小包子出生后,便问他的爸爸,“你什么都听妈妈的吗?”“不,白天,我老婆说了算。晚上,我说了算。”她,从不委屈自己,有仇必报。也是她,拯救了陷在绝境的他。她是他生命里的一束光,却也是他12岁所认定了的人。
  • 龙城上将

    龙城上将

    汉家儿郎魂穿异世,开局家破人失踪。百万胡寇,兵临城下,牧马燕州,虎视大炎。皇城之内,争权夺利,群雄逐鹿,争霸中原。这是奸贼弄权的时代,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
  • 影帝的恋爱陷阱

    影帝的恋爱陷阱

    我对世界的热爱都源于你,越努力生活越为难自己
  •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上册)

    安全健康教育综合读本(上册)

    本套读本遵循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认知特点为基础,从认识到熟悉校园、家庭、公共场所的安全环境入手,了解、掌握和预防、应对社会、公共卫生、网络安全、意外伤害、自然灾害以及其他可能会影响学生安全的突发事件的能力。使学生了解保护个体案例和维护社会公共案例的知识,树立和强化学生的案例意识。本书为第1册,又分为上下二册,上册供一年级学生使用,下册供二年级学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