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16500000033

第33章 游离与缺失(2)

首先是情感纠葛模式的利用。情感纠葛是畅销书招徕读者惯用的手段,包括当下许多家庭伦理影视剧也多采取这个套路。在《桃花》中,三角甚至多角恋情成为构成故事的主要元素。师兄、钟情、刘曦曦之间;师兄、刘曦曦、邸颖之间;刘曦曦、师兄、黄总之间;方正、邸颖、师兄之间,充满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万变不离其宗,这些错综复杂的情感关系都没有摆脱“一女二男”或者“一男二女”的传统路向,师兄如此,钟情如此,刘曦曦、邸颖、方正等等莫不如此。其次是作品的纪实、猎奇色彩。作者自己也承认,在作品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真实的案例,比如在股民中引起震动的“王小石案”,比如中国证券市场的改革进程,比如北京大学“围墙事件”等等。这些真实案例都曾经在一定范围内为人们所震惊和熟知,这些社会公共事件进入作品,使作品生活真实的程度上升,艺术虚构的程度下降,从而使文本具备了一种纪实性的特点。而为作品增加揭秘色彩的则是一些具有猎奇性质的私密事件。比如博士研究“钟情药”,博士被意外“借种”,以及年过半百的博士生导师和年轻漂亮的本科生男欢女爱等等,均属于被人们小道传播的奇闻轶事,这些故事进入作品,满足了读者猎奇窥私的欲望,无疑会吸引一些人的眼球,这也是当下许多畅销书惯用的手段。还有一点就是作品幽默调侃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可以增加阅读的快感,放松阅读的心态,更加适合大众的阅读口味。

确实,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的创作史上,都不乏既具备纯文学的严肃高雅,又备受读者欢迎的成功范例,比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鲁迅先生的《呐喊》、《彷徨》等等,但问题是,这些作品的作者在创作的时候也都是刻意追求两者兼顾的吗?张者所谓的“走钢丝”,其具体所指无非就是要把纯文学和畅销书的二元因素都融入到一部作品中去,既不舍弃严肃问题的拷问,也不放弃攫人眼球的世俗卖点。这种贪婪的追求往往“费力不讨好”,在具体操作中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素材和主题往往相生相克,庸俗的素材一般很难架构起一个严肃高雅的主题。“文学是个多元的时代,每个人有他自己的选择。张者选择了这种一种轻松的、快乐的、嘲讽的、调侃的方式,就放弃了悲怆的、沉重的、痛苦的、直击历史深处的东西。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二者如何结合,这不只是张者面临的问题,也是是当代中国小说、中国文学面临的问题。这需要做出更多的探索。”张者的这种创作策略可能会奏一时之效,但从严肃的文学创作角度来讲是不可取的,这样的作品是难以经受得住历史的考验的。

三、作为一种普遍性的缺失

《桃花》所表现出来的游离性是作品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正是这种游离使人物的发展缺乏内在的逻辑性,从而表现出在坚守与逃离之间左右摇摆的状态。而作者在纯文学与畅销书之间的游离,则使作品始终没有找到明确的定位,因此影响了主题的拓展与挖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游离?我认为源于一种超拔力量的不薄弱。《桃花》与《桃李》之不同,在于后者表现知识分子的放纵,而前者则意在表现知识分子的坚守。但坚守得以进行到底了吗?无论是师兄,还是方正教授,都最终放弃了自己的信念,卷入滚滚红尘之中。这归根到底源于作者心中对知识分子认识上的犹疑。这种犹疑表现在作品中就是对人物处理的摇摆不定,最终放弃坚守。而在作品定位上,也对以作品和人物的思想内涵打动读者、赢得市场缺乏自信,从而不得不采取了当下通俗畅销书所惯常使用的手段。尽管如此,我们还必须看到,虽然不坚定,但毕竟这种超拔的力量还是以微弱的状态存在着,《桃花》中的知识分子尽管也逃离、也堕落,但毕竟还力图坚守过。这在当下的同类题材作品中可谓凤毛麟角,难能可贵。

文学之用,在于启人心智,涤荡灵魂。所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就是指文学要具备一种提升人、鼓舞人的超拔的力量,而不能沦落到对生活原生态的复制。“当前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在思想取向上的显著特点是关注当下现实,描写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经受市场经济浪潮冲击的人生百态,展示他们人格构成中的消极病态因素。”这本无可厚非。在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知识分子确实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在这种考验面前,许多人经受不住各种欲望的诱惑,裹挟其中,放弃操守,道德沦落,丑态百出。作家们将此种种现象诉诸笔端,形成作品,不但可以,而且必要。问题的关键在于,作家在此过程中持什么立场、抱以何种心态。放眼近年来的文学创作,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虽日渐其多,但“思想取向偏执与艺术开掘不深的问题”,却又绝非个别现象。除我们前面提到的张者的《桃李》,近年来影响较大的还有史生荣的《所谓教授》、《感谢小姐》、《教授不教书》,阎真的《沧浪之水》、刘兆林的《不悔录》、格非的《欲望的旗帜》、南翔的《博士点》等等。《所谓教授》也是瞩目于高校内的知识分子群体。主人公刘安定热爱学术,兢兢业业,但在一些世俗利益面前,如教授职称、校长助理职务等,也与白明华等同流合污,甘心出卖自己的学术成果,甚至学品、人品,与朋友之妻何秋思公开同居。作者对白明华这样的官员教授的刻画则更为得力。作为大学掌握实权的行政官员,白明华人格卑下,生活糜烂,学术腐败。他不学却有“术”,不懂学术,却有权术,可以拉来项目、经费,然后他挂负责人,让那些教授去干实质工作,但教授们只是参与者而已。《所谓教授》出版后,一度遭到读者质疑,认为作品严重丑化了大学教授的形象;《沧浪之水》则将故事展开的背景设置在某省卫生厅。池大为硕士毕业,被分配到卫生厅工作,但由于不懂官场潜规则,处处受排挤,于是幡然醒悟,学会了耍伎俩、下绊子、使阴谋,于是迅速高升,官运亨通,直至如愿以偿地坐到了厅长的位子上;《不悔录》主要揭露了作为体制建制里的作家协会里丑恶的众生相。在作协里,领导们最不关心的就是文学创作了,他们只对权术之争感兴趣。书记、主席明争暗斗、互相诋毁,在“开舞会”、“发稿件”、“选作协新大楼地址”、“换届”等所谓的“主要工作”中,他们各怀心腹事,勾心斗角,制造了许多恩恩怨怨。这些作家或知识分子们,在权力体制中逐渐暴露出或被诱发出的丑陋和虚伪,甚至比普通人更加触目惊心;南翔的《博士点》则描写某省一所师范大学因争报博士点急于补充高学历教师,于是挽留本校即将毕业的博士生郝建设留校任教,郝建设由此感受到博士学位的潜在价值,提出种种个人要求,与校方讨价还价,进行“交易”。其所表现的是知识分子在利益互动逐步成为普遍原则的社会环境中,“告别崇高”向世俗俯首就范的生活现实。在这些作品中,揭露内幕、暴露丑行已经成为作品构成的主要方式,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从官场到学术殿堂,从官员知识分子到学者、专家、教授,铁鞭之下,无一幸免。这其中,许多作品往往并不将笔墨集中在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中的人性裂变上,更没有内心的挣扎,好像知识分子天生就是一群堕落者。很多作家或津津乐道于知识分子骇人听闻的变节丑行,或愤世嫉俗地指责体制、环境的罪恶,普遍缺乏引人思索的思想深度,更缺乏“高于生活”的亮丽之色。

止于描述现象的作品不是好作品,这类作品往往只能出现和存在于某一历史时期的初始阶段。比如当年的伤痕文学。“文革”结束后,致力于展示伤痕、揭露“文革”罪恶的伤痕文学曾经在文坛显赫一时,但只是昙花一现,随着思想认识上的深入,对“文革”更为理性的探讨的反思文学就将其取而代之。对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而言,暴露知识分子在商品大潮裹挟下精神家园失守、道德底线溃决的现象,在20世纪90年代市场化进程之初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在十几年之后,在市场经济、商品意识已经不是什么新生事物,而是作为一种常态存在的今天,此类题材小说如果还停留在暴露的阶段,无疑是值得人们深思的。新世纪以来,在经历了初期的摸索、总结之后,无论是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还是文化建设,都显示出了渐趋成熟的态势。知识分子为了一时之利而放弃道德操守的趋势正在逐步得到逆转——当然并没有根绝。在这种背景下,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就应该抓住时机,实现超越,体现出一种超拔的力量。在一个多元的文学时代,任何整齐划一的要求或想象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暴露的文学可以存在,但不能作为唯一的存在。并且,暴露不是终极目的,而应该是致力于重建的暴露,应该是拥有亮丽底色的暴露,这亮丽的底色就是作者积极的立场和价值观。坚守品格的重建对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而言更为必要。我们没有必要为坚守而坚守,更没有必要脱离实际地鼓吹知识分子的“高大全”,而只是说,不要让个别现象遮蔽了总体面貌,在承认问题存在的同时,要知道,坚守的力量始终存在。并且,在知识分子品格重建的过程中,作为文学存在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也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后现代在哲学、伦理、艺术等层面的逐渐延伸以及大众传播攻势的强化,世纪之交的伦理生活出现了泛审美化倾向,并延伸到文学领域,从而催生了审美精神的新的转型,即从‘审丑’到‘泛审美化’。”如果当下的知识分子题材创作还止步于审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中的变节之丑,不免会给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感觉。因此,无论是从现实主义出发,还是从理想主义出发,对知识分子的书写都需要更为理性的姿态,需要超拔人心的力量的出现。这也许是今后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以至于整个当代文学需要思考的问题。

同类推荐
  • 杯酒文章

    杯酒文章

    作者一直从事媒体工作,曾赴马来西亚、泰国、联合国总部等国家和台湾等地区举办画展并进行艺术交流;所接触的人、事均有一定的层面。他将自己所见所闻用调侃的语言记录下来。文章穿越古今并加以比较说明。语言幽默、风趣,值得一读。
  • 走向辉煌——新时期民族市州报发展谋略初探(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走向辉煌——新时期民族市州报发展谋略初探(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致力探寻我国少数民族市州报业发展创新之道,既是对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市州报业发展的一次专门研究,也是对我国报业改革发展方向的一次全面探讨。全书紧扣“发展”二字,实事求是做文章,全面而系统,论证严密,案例丰富,鞭辟入里,观点振耳发聩,力透纸背,细读之下,无论是从选题内容、研究方法还是研究水平来看,不仅是首部研究民族市州报发展的专门著作,也是湘西地区民族报业发展研究的奠基之作,填补了湘西地方新闻研究的空白。
  • 秋天的背影

    秋天的背影

    本书收集了作者1984年至2000年间的部分诗作。包括“四十不惑”、“黄昏意象”、“晨曲”、“聆听远方”、“忘掉孤独”等。
  • 缓步足音

    缓步足音

    文斌集结近年来发表于各报纸、杂志上的散文、随笔,准备出版一本叫《缓步足音》的集子,邀我作序。利用闲暇时间细细品读,甚感欣慰。通观这些随笔和杂感,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较浓,或质朴,或纯真,或稚嫩,渗透着作者对生活点滴的思考和内心情感的宣泄。温家宝总理勉励年轻人,我们的民族应多些仰望天空的人。文斌算是这样的人,满怀理想,才情深蕴于心,用童稚的心灵看待世间百态,用诗意的笔调描绘山川风物,用感性的语言诉说人情世故,可嘉可赞。
  • 禅定荒野

    禅定荒野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主题涉及荒野对人们的意义,以及人类回归荒野的可能性。源于诗人的敏感,斯奈德对“自然”“野性”“荒野”等的不同概念进行了语源、语义上的考察,他深入美国的荒野,对当地与自然相和谐的土著文化进行了广泛的田野调查,并结合自己早期的伐木工作及禅宗学习经历探讨了现代社会如何从文化上接纳荒野的问题。
热门推荐
  • 千灯约之百里长安

    千灯约之百里长安

    哥哥,这一次,你还会走吗?我会守护你,绝不失约。
  • 集梦录

    集梦录

    把一群人青少年时期做的梦打碎后,融入一本书中
  • 回到过去调教自己

    回到过去调教自己

    这是一个用生命调教自己的故事。背负债务的张琅,给以前的手机号发了一条短信,却没想到,自己跟随这条短信穿越回了十年前。更加没想到的是,他是以灵魂体的形式回去的,只能以旁观者的角度,看着自己过往发生的一切,却无法改变。然而,张琅一开始并不知道的是,他每发的一条短信,都需要消耗当前的生命。直到…………………………书友1群:622939586(已满)书友2群:622939586(已满)书友3群:622939586(有这么火吗?)
  • 天下归元

    天下归元

    耶律峯与方涵秋两人强强联手,在乱世中,创下了辉煌盛世。敬请期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这本小说很治愈

    这本小说很治愈

    我叫于恩,是个孤儿。父母双亡,有妹有房。我的养父养母收养我的原因就是打算等他们死了以后让我照顾那个痴呆的“妹妹”。他们就从来没有把我当儿子看过……真TM恶心……
  • 英雄争霸之永恒王座

    英雄争霸之永恒王座

    为让3C成为竞技游戏而奋斗——不知尚有多少人记得这句话,还有那曾经没日没夜奋战3C的日子。自Dota崛起魔兽3C渐渐没落,某人在改ORC地图时意外来到竞技大陆,而这世界的现状竟惊人的相似,且看主角如何带领ORC英雄笑尽澄海英雄和近卫英雄以及天灾英雄,成为竞技王者。永恒王座——争霸决出的王者才能够踏上这恒古长存的王座,登上它能够实现任何愿望!(求助,求高手将ORC英雄载入dota地图,反之也行,联网对战或是单机都可以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轻紫

    轻紫

    林轻灵是个美丽漂亮的女孩,而叶紫是一个歌坛的大明星。她们无意间发现她们是双胞胎姐妹,她们又有什么反应。她们的父母在十七年前已经去世,而她们姐妹被送去不同的孤儿院,而姐姐被有钱人家收养,妹妹被一家背景恐怖的人家收养,十七年后她们找到了自己的亲人,也找到了自己的爱。事情在这发生了很多事,这背后有什么阴谋?十七年前那切事故是意外吗?